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診所成傳播點 麻疹群組擴大至4宗 十個月大男嬰染疫留醫
2025-07-04 来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綜合報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今日(3日)正調查一宗麻疹個案,並提醒市民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個案涉及一名十個月大男嬰,是中心早前公布兩宗有流行病學關連麻疹個案的密切接觸者。

中心表示,在調查上述兩宗個案時,發現他們在傳染期曾到訪佐敦一間私家診所,中心隨即在私家診所展開接觸者追蹤工作,發現21名人士曾與該兩名個案同時身處同一診所,因而被介定為密切接觸者,包括三名屬於一歲以下尚未適齡接種首劑麻疹疫苗的高風險人士。中心已向該三名幼兒的家長解釋風險及建議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以減低受感染機會,其中一人同意並經中心安排前往醫院接受注射,現時沒有病徵,其餘兩人沒有接受注射安排(包括上述的十個月大男嬰)。

中心為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監察期間,發現該名十個月大男嬰於6月30日出現發燒,翌日出現皮疹,中心於7月1日安排他到伊利沙伯醫院就診及接受隔離治療。病人的呼吸道樣本經核酸檢測後,證實對麻疹病毒呈陽性反應。病人目前仍然留院,情況穩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嬰尚未適齡接種第一劑麻疹疫苗。他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中心相信他的感染源頭與早前兩宗確診麻疹個案相關。

男嬰的五名家居接觸者現時沒有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由於其中兩名家居接觸者不確定自己曾否接種麻疹疫苗,中心已安排他們接受暴露後預防疫苗接種。另有一名家居接觸者現時不在香港,中心已經通知相關衞生部門,以便作適當跟進。除家人外,男嬰沒有其他密切接觸者。

現時這個群組共涉及4宗個案,包括1個家庭的3名成員及上述男嬰。該家庭的其餘2名成員及上述診所的其餘20名密切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正繼續接受醫學監察。初步調查亦未發現這群組個案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說:「麻疹的潛伏期(即由感染後到發病的時間)為7至21日。麻疹病徵包括發燒、皮膚出現紅疹、咳嗽、流鼻水和眼紅等。當出現相關病徵,市民應戴上外科口罩,停止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和避免與未有免疫力人士接觸,尤其是抵抗力弱人士、孕婦及未滿一歲的兒童。懷疑受感染的人士應盡早向醫生求診及告知醫護人員有麻疹接觸史。」

他續說:「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透過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及學童免疫注射小組提供的免疫接種服務,本港整體免疫接種覆蓋率一直維持在非常高水平。根據小學學童的免疫接種覆蓋率及衞生署定期進行全港免疫接種覆蓋調查顯示,兩劑麻疹疫苗接種的整體覆蓋率一直維持在95%以上,而本地麻疹病毒抗體的血清陽性率反映絕大部分香港市民對麻疹已有免疫力。然而,香港作為國際旅遊頻繁的城市,仍面對輸入麻疹病毒及其在本地社區進一步傳播的潛在風險。少數未完成接種麻疹疫苗的人士(例如非本地出生人士,包括新移民、外傭、海外僱員及來港升學人士)仍有機會受感染,並把麻疹傳播給其他未具備麻疹免疫力人士,例如一歲以下尚未接種第一劑麻疹疫苗的幼兒。」

在1967年前出生的市民,由於當時麻疹在全球多個地方及香港仍屬風土病,故可視為透過自然感染而對麻疹具備免疫力。1967年或以後出生而尚未完成接種兩劑麻疹疫苗或對麻疹疫苗接種史不詳的人士,應盡快諮詢家庭醫生以完成接種,以確保市民對麻疹有足夠保護力。

今年部分海外國家的麻疹個案維持在高水平,其中北美洲(包括美國及加拿大)、歐洲及鄰近地區(包括越南、柬埔寨和菲律賓),因疫苗覆蓋接種率偏低而出現麻疹持續爆發。另外,日本和澳洲今年錄得的麻疹個案亦有所上升。因此,計劃前往麻疹流行地區的市民,應及早檢視自己的疫苗接種紀錄及病歷,若以往未經化驗確診感染麻疹,以及從未或不確定曾否接種兩劑麻疹疫苗,應在出發前最少兩星期諮詢醫生接種疫苗。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